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化视野(4月16日)

【文化杂谈】 一位关于生命的另类思考者(中) 步虚 康吉莱姆是一位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并有过一定临床经验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是独具特色的法国认识论哲学传统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学科关联密切明显,是法国知识文化圈的特征之一。不少哲学教授都具有比较扎实的一个或多个科学学科的知识素养,而不少科学领域的大家都接受过系统的哲学教育。比如,196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法国微生物学家利沃夫就在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又获得过哲学博士学位。 在哲学方面,我们知道,法国几乎没有什么逻辑学家,或者说很少有以推理的有效性或正确性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家,却有一大批专门从事科学知识的历史发展研究和叙说的科学史家。而根据康吉莱姆的弟子福柯的意见,在法国的科学史研究中,“康吉莱姆带来了一场重要的调整”,即将科学史从探索和占有真理或“准确知识”的编年史这样一种崇高地位,带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人们不再仅仅关心科学知识或科学理论的时间性发展,不再仅仅关心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纯然的推论性,而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的历史性生成发展,更加注重科学知识、特别是科学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力量与人们的科学实践及生活实践的关系。 用康吉莱姆自己的话讲就是:“科学的历史……应是关于科学概念塑形、变形和修正的历史。”在他的理解中,科学史的对象不是纯粹科学的对象,因而它不是一门科学。“从更有操作性的意义上说,科学史这个术语,是哲学认识论不那么自然的功能之一。”而科学史的这种“不那么自然的功能”,也就是当时法国思想家们常说的“将关于知识话语的构成性概念置于历史维度之中”的“历史-认识论”功能。 把关于生命的知识放置于历史-认识论的视野,是康吉莱姆展开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生理学中反射、细胞、畸形等概念的历史考察,康吉莱姆得出结论:生命概念实质上是从包括存活、调节、畸变、疾病、死亡等全部生命现象中抽离出生命体特有的生命展开过程的产物。 在康吉莱姆看来,如果完全忽视生命个体与具体生活环境交互作用中的生命实践和生命体验,如果不考虑生命展开过程中生命体的自我保存和自我调节过程,如果不考虑生命个体与具体环境交互作用而为自身生成生命规范和生命价值的能力,要建立生命科学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康吉莱姆撰写了《正常与病态》和《生命的知识》等,用以探讨如何建立一种严格的生命科学的哲学架构。(2022-04-10)   【诗文春天】 天妇罗 谭文春 读美食大家蔡澜先生的旅行食记,他说日本料理中境界最高的是天妇罗! 那时候不知道天妇罗是什么,充满神秘感和高档感。去日本旅游,朋友说要请我去吃,立刻兴趣盎然!品尝之后,恍然大悟,原来是油炸食品。 这玩意儿不稀奇啊!中国哪个家庭不会做?小时候过年过节,母亲做的最香的一道菜,就是“炸酥肉”。将肉丝拌上盐巴和花椒粒,再裹一层用红苕粉和鸡蛋、水调成的浆,一坨一坨丢进热腾腾的油锅,翻炸得黄灿灿的,香味飘满一条巷子,吃起来咔嚓咔嚓,又椒麻又爽脆又酥松又滋润,这辈子都忘不了!下河摸的小鱼小虾,也是如法炮制,满嘴油香。如今的我也是一家之“煮”,这种油炸的手艺掌握得纯熟,炸丸子、炸油饼、炸麻花儿,信手拈来。油炸食品香气扑鼻,增进食欲,对人的吸引力巨大,一般人抵挡不住这种食品的诱惑。朋友洋洋得意地说:“我那小子几个月不回家看看老子,老子就在微信里晒一盘炸春卷,隔天他就流着口水扑进屋来。” 日式料理中的天妇罗,做法跟我们一样,食材的选择,除了新鲜的鱼虾,还有时令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只是吃法不同,我们的油炸食品炸来就吃,日本的天妇罗吃时蘸酱油或者其他调料做成的汁,脆嫩清鲜,香而不腻,是另一种体验。 天妇罗是对油炸食品的总称,大致分类有蔬菜天妇罗、海鲜天妇罗、什锦天妇罗等。跟随季节的变化,可以品尝不同的种类。春季吃银鱼、香鱼、樱花虾和文蛤,蔬菜有蚕豆、芦笋和刺嫩芽;夏季嚼大眼鲬、沙梭和银宝,搭配茄子、南瓜很香甜;秋季尝尝虾虎鱼、佐以松茸、山牛蒡、栗子和百合味更佳;冬季美食也不少,牡蛎、白子和扇贝,还有番薯别忘了。制作天妇罗最为关键的是面糊,要炸得薄而脆。其次是用油,用花生油炸的特香浓。最后是厨师的技艺,据说炸天妇罗是日本菜中最难掌控的技巧,能够熟稔地掌握火候,制作出完美的天妇罗,放在纸上不会遗留一滴油!吃天妇罗也是有讲究的,就是——“由淡渐浓”。如果有很多种类的天妇罗一起上桌,首先吃味道较清淡的蔬菜类,然后吃油脂少的虾仁类,最后才吃味重的鳗鱼类。这种过程如同渐入佳境,让人品尝到不同层次的美食滋味。 据说,天妇罗最高级的吃法,是坐在店里厨师的近前,炸好一个就吃一个,享受天妇罗新鲜出锅的口感,那种嘎嘣脆是最好的体验。但是,这种消费要预约,而且很昂贵,还是算了吧。 “在日本,万物皆可天妇罗。”朋友拿出手机,展示一张照片,上面居然是一片油炸枫叶,像一颗金灿灿的星星。“枫叶天妇罗,想不想品尝一下?” “这也能吃?”我惊讶万分。 “枫叶天妇罗是大阪箕面市的一种独特美食。箕面市是赏红叶圣地,相传1300年前,一位修行者感叹于箕面市枫叶的美丽,灵感迸发,制作出来这种枫叶天妇罗。秋意浓,枫叶红,正是去箕面市赏枫叶的好时光,我们可以一边吃枫叶天妇罗一边赏红叶。”朋友蛊惑。 我去!这稀奇玩意儿,不去尝尝真的不甘心!赏红叶圣地位于大阪的箕面大瀑布,远闻水声轰隆,近观偶有彩虹,瀑如玉链,挂在山壁,掩映在满山枫树间。绿红橘黄,颜色缤纷,层林尽染,赏心悦目。 一路经过,真的有好多售卖枫叶天妇罗的小店。 “满山红叶似彩霞,美不胜收啊!食材也是取之不尽吧!”在一家有50年历史的枫叶天妇罗老店里,我问道。 年逾七十的店主老太太,精神矍铄,回答说:“并不是所有的红叶都适合做天妇罗。每年秋天,我们上山去采集可以食用的枫叶,选择叶脉非常柔软的黄色枫叶,用盐腌制一年,之后清洗干净,裹上天妇罗面糊下锅油炸,将一片片枫叶的美好形象,完整地呈现出来。” 品尝之后,油炸的枫叶其实没有什么味道,包裹枫叶的面衣口感干脆,咀嚼起来有一种愉悦的酥爽,像饼干,作为一道零食,真的不错!我突然明白过来,枫叶的作用只是为这道零食成型,恰似星星的外形,最吸引人们的目光。日本人的创意很有趣啊。 受此启发,突生奇想:扇形的银杏叶、匙形的黑心菊、还有马褂形的鹅掌楸,等等形状各异的树叶,是不是也可以做成吸引人的天妇罗呢?   【鱼翔浅底】 话说柳宗元系列二 (22) 魂归柳州 洋中鱼 生命如花,总有凋零时。大自然制订的法则,谁也无法改变。比如,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论贵贱,无论愚贤,上帝都不会额外施舍。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历史的悲剧降临在一代宗师柳宗元身上,他的生命在贬所柳州嘎然而止,年仅47岁。重病中,柳曾写信给刘禹锡、韩愈托孤、编集。他对刘说“我不幸卒以谪死,以遗草累故人。”可见,他对死于谪地是愤愤不平的,带有一种死不瞑目的遗恨!韩愈后来也为他抱不平:“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刘禹锡也发出“皇天后土,胡宁忍此”的呼喊。可惜,这一些柳宗元在九泉之下都听不到了。 关于柳宗元去世的时间,还引起了一番争论。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说:“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而日本柳学专家户崎哲彦先生则认定为“十月五日”。我因为常年在外,没有邂逅其人。听说他的婚礼是1991年在我们永州柳学泰斗陈雁谷先生家举行的。他说他每隔两年就来一次永州,也正是在永州得到许多启发的。 在永州历史上对柳子的祭祀,每年两次,第一次于阴历七月十三日举行,这天相传为柳宗元的生日。第二次是十月五日,这天正是柳宗元的忌辰。户崎查阅了朱熹的《韩文考异》,认为“十一月八日”或作“十月五日”,必有“十月五日”的原文。比朱子《考异》还早的宋代文安礼《柳先生年谱》引用《墓志铭》云:“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年四十七。明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已把写为“十月五日”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之事传说着。更早的刘昫《旧唐书·柳宗元传》也作为“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户崎先生认为,这些记载都是采用韩愈的《墓志铭》写成的。特别是文安礼,他撰成“年谱”之时,正作为柳州军州事而在柳州。他采用“十月五日”的观点可以说是信赖性最高的。宋代张敦颐《柳先生历官记》也作为“十月五日卒”。故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必有写为“十月五日卒”的原文。其考证条理清晰,言之有理。 柳宗元死后,因家贫无钱料理丧事,停柩九个月后,靠生前好友及上司桂管观察使裴行立捐款资助,才由表弟卢遵将灵柩从柳州送回故里长安万年县栖凤原安葬。这足可证明他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因为有利民的思想,高尚的品德,才有清廉的言行。联想当今,不少官员借婚丧嫁娶大肆敛财,与柳宗元及其家属相比,他们难道一点也不感汗颜吗?   【风雅月梅居】 一襟寒色近春分 侯兴锋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在天气还余留一丝丝寒气的时候,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不知不觉地到了。 春分在古时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所以,春分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到,蛋儿俏”,“立蛋” 是春分的主要习俗之一。记得小的时候,每年的春分一到,母亲都要拿出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鸡蛋来,让我们兄弟三人进行一次“立蛋”比赛。谁立起来的鸡蛋就由谁支配,或炒或煮,真真地吃过瘾。然而,戏剧性的是,每次的“立蛋”比赛,都是我和哥哥败北,而年龄偏小的弟弟立的鸡蛋总是最多。看到弟弟面前的鸡蛋,我和哥哥只能眼馋,却是无可奈何。于是便很沮丧地问母亲其中的原因,母亲笑着对我和哥哥说:“你们俩就是求胜心太切了,心越急手越笨,一定要沉住气稳住心才行。” 母亲不识字,至于春分“立蛋”的习俗缘何而来,她是不知道的。尽管是这样,母亲却能够把她所熟知的农谚习俗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的生活道理。 除了“立蛋”之外,在春分还有吃春菜的习俗。孔子有言:“不时,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时节。具体来说,“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乡里人都会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所多的基本是嫩绿的,细细的,约有一扎长短的野苋菜。采回的春菜一般是与鱼片放入锅里“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合家老少,平安健康。” 这是岭南一带的吃法,而在北方,多以吃荠菜为主。荠菜不但能够烹调出美味佳肴,而且还是一味“济世护生”的保健良药。 春分前后,荠菜正鲜嫩,母亲会抽空到田间地头挖取不少荠菜,在择洗干净之后,束上围裙便忙碌起来。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只能做一些简单粗劣的食物,诸如荠菜油馍、荠菜包子之类。即便是这样,也比平时的饭菜好吃多了。在药用价值上,有民谚云: “到了三月三,荠菜可以当灵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其名曰: “荠生济济,故谓之荠”,书中记载:“荠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经,具利尿、明目、和肝、强筋健骨、降压、消炎之功。” 其实,春分时节,玩和吃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事情当数农耕。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分前后,母亲和父亲就开始忙碌起来,春管、春耕、春种,紧张而有序,有条而不紊。“春雨贵如油”,在我们皖北,抗御春旱仍是春分时节重要的农事活动,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一点儿都不能马虎。偶尔的,春季在天气回暖之际还会有冷空气的侵入,从而形成“倒春寒”。 … Continue reading 七天作家协会园地:文化视野(4月16日)